本文作者:自由思考者

经典电影《大决战》,历史考究到底有多细?看影片吃戏场面就明白

经典电影《大决战》,历史考究到底有多细?看影片吃戏场面就明白摘要: 前几日索尼正式公布了新机同时官宣新机将不包含光驱需要的玩家需单独购买今日*以防你不知道发文教你如何安装光驱操作步骤如下在安装光驱之前将主机放在铺在平坦表面上的软布上同样是史诗级的战...

前几日,索尼正式公布了PS5Pro新机,同时官宣新机将不包含光驱,需要的玩家需单独购买。今日,PS*以防你不知道,发文教你如何安装PS5光驱。操作步骤如下:在安装光驱之前,将主机放在铺在平坦表面上的软布上。

同样是史诗级的战争电影三部曲,最近很多人喜欢将《志愿军》和30多年前那部经典的《大决战》进行对比。

但当我们真正将这两个进行对比之后,我们会发现,和每一帧都是经典的《》比起来,《志愿军》系列还是稍显稚嫩,只能说是及格线左右的商业电影。

好不夸张的说,哪怕过了30年之后,《大决战》依旧是国产电影的天花板,没有之一。

甚至于将其说成国产战争电影殿堂级的孤本一点都不为过,而《大决战》之所以这么经典,还贵在于他“细节”的真实。

那么它究竟有多真呢?

本期,我们可以从《大决战》道具之一的——伙食,就能可见其细节态度之诚意……

《大决战》中的吃戏(剧照)

我军伙食:朴素中的真实

《大决战》三部曲中,我军上到 下到战士们的饮食,在电影中都得到了体现。

《大决战·辽沈战役》中的吃戏场面其实还是挺多的。

比如在围攻锦州阶段,东野总部林罗刘三位首长的伙食就很真实。

东野负责指挥辽沈战役的林罗刘三人

当时伙房给这三位准备的伙食是

“一碟炒菜(貌似是白菜)、一碟豆腐、一个炒土豆,一盆汤和大米饭”

这个很多人 眼看了会觉得,不就就是正常的工作餐么,简单朴素之中也反映了东野几位首长艰苦的生活作风。

但这只是外行看的其一,真正内行看的是它的真实。

林罗刘三人之伙食(剧照)

首先,101是湖北黄冈人、罗帅是湖南衡阳人,而刘亚楼参谋长则是闽西出身,两湖+闽西可是位于南方地区,上面这些菜其实也是为了照顾南方出身的他们。

要知道当时东野可是在东北地区,在当时五常大米还没普及的时候,东北人的午餐可是包子大馒头,配菜是有,但多数是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这种硬菜,菜虽硬,但并非适合南方出身的101他们。

101的伙食比较清淡,要先喝汤(剧照)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罗帅在吃饭之前,还找了警卫员去让他了找了点辣子过来下饭。这可不是随性而为,而是作为罗帅作为湖南人自然也是无辣不欢。不过这三人里面,也就他和刘亚楼吃了辣子,101虽然也是很能吃辣的湖北人,但他在抗战期间重伤导致身体虚弱,故而并没跟年轻一样吃辣。

罗帅也是无辣不欢(剧照)

而说到101,他的吃戏也是很经典,同样是吃黄豆的这个细节,老版简直可以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存在。

在这里我们以新版《大决战》和老版进行对比,老版的大决战马绍信老师饰演的101吃黄豆是在思考,或者做出选择的时候的下意思动作,就像雨田君在深思的时候喜欢转笔一样,都是辅助做出判断,这个“黄豆”跟像是辅助道具,反而映衬出了101喜欢思考,为人心思沉稳和谨慎的一面。

老版101吃黄豆(剧照)

而新版于和伟老师扮演的101,则是单纯喜欢吃炒黄豆,不知道是不是来剧组之前没吃过,反正他在剧中吃黄豆的速度很快,那是一粒接着一粒生怕被抢。

因此很多网友也调侃:

“如果给他配上两瓶啤酒他能喝一宿。”

于和伟老师吃黄豆(剧照)

《大决战·辽沈战役》中除了林罗刘的伙食之外,也是重点描述了在西柏坡负责指挥全局的 的伙食的细节。

比如,在李公来找 汇报工作,一起进餐的片段中,桌上的菜肴有

“红烧肉、辣椒炒辣椒、碎椒煎蛋和麻婆豆腐(辣椒炒霉豆腐?)”

这个是很典型湖南菜做法,而众所周知, 本身就是湖南人,而且他还很喜欢吃辣。

《大决战》里面 的日常饮食(剧照)

根据 身边的秘书叶子龙老先生(《大决战》的7大顾问之一)在回忆中也提到过 的饮食习惯:

“辣椒和红烧肉是最爱……”

有一个有趣的典故,就说 对于辣椒有多喜欢呢?

有一次,贺夫人看到家里有一碗油辣椒已经快掉了,便让人将其扔掉,可这件事被 知道后发了脾气,连洗脸盆都扔在地上,可见其对辣椒确实很钟爱,而且不仅爱吃, 甚至还在瑞金和延安时期都在自己的院内种辣椒。

招待人也是喜欢吃湘菜

而 本人也说过

“湖南人喜欢吃辣椒,我是湖南人……吃辣椒,革命性强!”

这个细节就很符合 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个细节是 的隐蔽,同时却又是水到徐成。

和辣椒

当然,在《大决战》中除了展现我军指挥员们的伙食之外,同样还有一线基层指战员的伙食。

比如,在《辽沈战役》中负责担任配水池攻坚的三纵某营在总攻时期的伙食,就是每人两大碗的——猪肉炖粉条。

这个硬菜当时哪怕是我军一线指挥员都没有的标配,我军基层部队平时的伙食肯定是没有这么豪横的,但此次但却足量优先供给给配水池的攻坚营,这个特例也足以证明此次攻坚确实很艰难。

事实上该营在攻打配水池的过程中除了部分伤员之外,几乎全员牺牲。

《辽沈战役》中某部的猪肉炖粉条(剧照)

同样,在《淮海战役》中也有华野指战员伙食在里面。

在电影中,在围攻杜聿明集团最后阶段,负责包围的华野将士的伙食就是肉包子。

而我军战史上,战士们在陈官庄的伙食确实也是肉包子。当初我军前线宣传部门甚至靠着“包子攻势”直接瓦解的两个师,让其放下武器投降。

可以说,《大决战》中我军的伙食无论是指挥员还是基层部队,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还原。

杜聿明部俘虏再吃包子(剧照)

国军伙食:失败根源

和我军比起来,国军的伙食也是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

先说《辽沈战役》中,老蒋一开始和蒋夫人的早餐,就很有“蒋家”特色。

众所周知,老蒋是一个很喜欢国粹之人,很多时候他的穿着除了军装,更多是马褂和中式服装,他也很喜欢中式餐饮。但他的夫人却不同,出身海南宋家,长期作为长三角名媛话事人还喝过洋墨水的蒋夫人,却是一个追求自由和新文化的女性,这个追求还引领了30年代初国统区的新生活运动,因此蒋夫人的早餐是以西餐为主。

蒋夫人和新生活运动

而老蒋作为一个宠妻达人,自然也就妇唱夫随,老蒋本人也在有蒋夫人在场的时候吃西式早餐,这也就看到了电影中满桌的刀叉、牛奶、土司片等西式餐点……

老蒋和其夫人吃西餐,看得出老蒋很不喜欢(剧照)

不过,当老蒋正式以校长的身份跟自己的黄埔爱将们一起参加宴席的时候,他还是喜欢中式的酒席风格,大圆桌配上精致的中式珍馐,确实是喜欢传统的老蒋风格。

电影中他在去沈阳督战的时候,招待东北剿总 确实是这样的风格,这个细节还原的很到位。

国军将领的中餐(剧照)

电影中除了老蒋夫妇之外,其他人国军将领的吃戏名场面也是不少。

比如《辽沈战役》中的廖耀湘,都知道在30年代留过洋,还是世界三大军校之一的法国圣西尔军校的高材生,在法国他还邂逅了自己的另一半,因此廖耀湘身上有很浓郁的法国“ ”。

而法国的红酒又很有名,在电影中的廖耀湘自然也是识货的主,哪怕是在辽西突围的关键时刻,吃个晚饭也是“红酒”不离左右,这个细节也很符合廖耀湘“留学生”的人设。

留过洋的廖耀湘,注意看他后面的红酒和桌子上咖啡(剧照)

再比如《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在从南京回到家之后,看到自己女儿傅冬菊在厨房忙活的正是山西的名吃“莜面卷”。

山西晋北名吃筱面卷(剧照)

按理来说是运城人属于晋南,莜面卷则是晋北的特产,可人家号称“绥远王”长期驻扎在绥远和晋北,自然也是熟知这个美食,这个食物出现在这里,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傅作义在绥远期间养成的习惯,人家是真的喜欢吃这个面食。

傅作义和傅冬菊(剧照)

而基层国军士兵吃饭的镜头也在《淮海战役》篇章中有展现。

基本上就是旧式军队吃饭的场景,军官们坐一桌,底层的战士们坐一桌,一人几个菜,旁边也有勤务兵在旁边奔走倒酒,这倒是很符合国军这种旧军队的吃饭传统,军官和士兵是分开,一眼看去就有疏离感,这也难怪他们屡战屡败……

国军基层将士伙食(剧照)

整体而言,《大决战》之所以被称为战争电影之天花板,除了宏大的战争场面之外,贴近史实和近乎严苛的细节刻画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这种匠心的态度是当前浮躁的电影市场需要去沉淀的方向。

经典电影《大决战》,历史考究到底有多细?看影片吃戏场面就明白

10年磨一剑,和10年10部烂片,观众们是可以等得起……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